国产无无码一区二区四区,另类亚洲日本一区二区,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,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

這里寫上圖片的說明文字(前臺顯示)

18719811719
  • 內頁輪換圖
  • 內頁輪換圖
  • 內頁輪換圖

管道研究

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監測預警技術研究

山區管道地質災害預防性監測系統的應用

來源:《管道保護》雜志 作者:鄭磊;鄧豐林;馬燁;劉偉;張婷 時間:2021-1-20 閱讀:

鄭磊 鄧豐林 馬燁 劉偉 張婷

國家管網集團西南管道公司蘭州輸油氣分公司

 

 

摘  要:為實現管道地質災害預防性監測與預警,從管道沿線地域環境出發,探討了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因素及致災形式、管道受災后的漸變特征和管道失效力學判據,提出地質災害風險監測與預警在理論及技術上的可行性。選址布設管道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,經實際應用表明,能夠監測管道應力應變以及管道周邊地層蠕變情況,為管道地質災害風險的前期監測與預警提供了可能。

關鍵詞:油氣管道;地質災害; 滑坡;力學判據; 預防性監測預警

 

隨著油氣管道里程的逐年增加,沿線人類工程活動擾動和自然環境突發事件的頻繁發生,管道地質災害已呈多發態勢,管道運行安全與沿線地質災害頻發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,近年來,國內發生多起由于山體滑坡造成的管道損毀事件。西南山區管道沿線地質、地貌和水文條件復雜,崩塌、泥石流、水毀、黃土陷穴、不穩定斜坡等地質災害較為活躍,尤其不穩定斜坡出現滑坡的災害風險較高,對管道安全運營威脅較大。為了管控地災風險、確保管道安全,建設地質災害風險監測預警體系勢在必行。

1 管道地質災害及監測預警原理

1.1 主要地質災害及致災形式

管道地質災害主要影響因素有地質因素、氣象條件、人類工程活動、風化侵蝕及地震等。

常見地質災害主要包括滑坡和水毀,前者會造成管道剪切破壞、拉伸破壞和壓覆破壞;后者會使管道外露、懸空、漂管以及導致水工設施破壞等。

1.2 地質災害的漸變特征

延緩發育性管道地質災害具有明顯的“因果型災害鏈”,只要能夠掌握致災體與承災體之間的因果聯系,就有可能及時預警,提前采取治理措施。圖 1以致災體與承災體之間的關系,描述了管道地質災害發生的演變過程。

管道地質災害的發生是由于致災體的變形、失穩而導致的管道應力集中和管體變形,最終管體應變超出許用范圍,使得管道發生彎曲變形、管體失效。由于管道力學分析模型理論相對較為完善,只要建立了合理的管道力學模型,摸清管道變形、失效的臨界應力應變數據,便可準確定量描述災害條件下管道的臨災力學狀態,進而為管道災害的預警預報提供可能性。

1.3 管道應力判據

管道受外界荷載時,管體自身應力隨之增加,管道變形處于彈性區間時,受約束管道的強度應同 時滿足兩個條件。一是管道軸向應力之和不高于0.8σs(σ s為管道標準屈服強度);二是當管道軸向應力之和為負值時,管道組合當量應力不高于0.9σs。應力滿足這兩個指標,管道不會發生應力集中破壞。

2 預防性監測預警網布設

2.1 布設基本原則

(1)以承災體管道管體的應力應變監測為主,致災體地表位移、雨量監測為輔,綜合判斷管道地質災害的發生及災害情況。

(2)實現災前預警,以較小代價或者零代價換取管道長久安全,使災害治理成本降到最低。

(3)實現管道地質災害長時間、全方位監測,避免短期監測不連續和單一性缺陷。

2.2 布設案例

2019年,在甘肅境內管道風險較高的不穩定斜坡區域實地勘察后,在蘭成渝管道K004+400米段選址安裝了地表位移、應力應變、雨量檢測三類自動化監控設備。結合管道地質災害普查對監測工作進行現場踏勘和復核,對該處高風險不穩定斜坡開展實時監測。

2.2.1 工程概況及區域穩定性評價

蘭成渝管道K004+400米管段斜穿7米寬溝道,以大開挖方式通過溝道右岸斜坡進入斜坡上側,斜坡坡度約45°~60°,斜坡高60米。管道上坡后沿斜坡橫向鋪設,鋪設長度約150米,距離斜坡邊沿距離約5米。管道穿越的河道為排洪溝,四周山體雨水匯集后通過該河道進行排洪,下雨時河道內水流較大。此外,在管道通過高速公路的兩個橋墩處,暴雨時容易發生回流,會沖刷溝底,可能引起邊坡失穩誘發滑坡,危及在斜坡上方橫向鋪設的管道安全。

2.2.2 監測方案及監測點布置

(1)斜坡體地表位移監測方案。在管道通過沖溝兩側斜坡段布置地表位移監測點GNSS(GlobalNavigation Satellite System,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),對監測點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位移開展自動測量。通過數據傳輸系統將同一時刻的GNSS基準站及GNSS監測站的原始觀測數據發送到數據中心,由專業變形監測軟件對數據進行自動解算處理,得到監測點實時的毫米級坐標值。

(2)管道應變監測方案。在管道本體潛在剪切處、管道轉角應力集中處采用應變計對管道的變形進行監測。

(3)雨量監測方案。應用雨量計對斜坡監測區域的降雨情況進行自動化監測。通過實時采集區域降水量,為綜合分析斜坡體變形發展趨勢,提供數據支撐。

(4)監測點布置。在存在形變斜坡坡腳上方、坡頂各設置1個管道應變監測站,共布設2個(圖 2)。在坡頂沿斜坡方向布設2座GNSS監測站,在坡體外穩定區域布置1座地表位移基準站和1個雨量自動監測站,構成1條監測剖面(圖 3)。

2.2.3 系統組成及監測頻率

蘭成渝管道K004+400米段自動監測系統主要組成設備清單如表 1所示。報警狀態分別為正常級、關注級、警示級、警報級,自動監測頻率依次為4.0次/h、2.0次/h、 1.0次/h、 0.5次/h。

2.2.4 數據傳輸及預警閾值

所 有 監 測 數 據 均 采 用 無 線 傳 輸 方 式 , 利 用GPRS/4G網絡作為主信道進行實時數據傳輸;同時將北斗衛星通信作為備用信道。所有原始數據直接上傳 指定服務器,通過部署于服務器上的軟件進行數據解算。自動監測初始閾值設置參照表 2。

2.3 數據采集情況

目前,已在蘭成渝管道、蘭成管道、蘭鄭長管道干線和支線管道災害高風險區域共布設17處預防性監測點,每處監測點均包括管道應力應變監測、地表位移監測及降雨量監測等,初步形成甘肅區域管道地質災害預防性監測預警網。監測到關注級預警20多次,成功消除各類中、小型地質災害隱患30多處,預先避免了管道地質災害的惡化及發生。

3 效果評價

(1)準確監測預警。預防性監測預警網能準確監測管道地質災害隱患點,發出預警,提前預防及治理,為管道完整性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
(2)提供原始數據。通過不間斷監測,積累了大量原始數據,包括管道地質災害點的變形過程、應力集中趨勢、應變變化大小,以及管道地質災害成型的主要原因等。對后期管道地質災害治理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數據支撐,節約災害治理費用。

(3)評價治理效果。通過監測預警網收集的數據,對比災害治理前、治理后的數據,有效度量治理效果,檢驗治理效果是否達到預期目的,為今后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和方案比選、監護、維修、檢測等提供依據。

 

作者簡介:鄭磊, 1982年生,工程師,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,從事油氣管道的陰極保護、水毀及地災防治、完整性管理等工作。聯系方式: 13519445269,308365099@qq.com。

上篇:

下篇:

關于我們
地址:甘肅省蘭州市廣場南路77號3026室 郵編:730030 郵箱:guandaobaohu@163.com
Copyrights © 2018-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權所有 管道保護網 隴ICP備18002104號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
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3034號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3034號
  • 95_95px;

    QQ群二維碼

  • 95_95px;

    微信二維碼

咨詢熱線:18719811719